溶液状态确认
确保腔体内部为清澈的饱和硫酸铜溶液(底部有未溶解的蓝色晶体),无浑浊、沉淀或杂质(若溶液污染,需彻底更换,不可直接添加晶体)。
补充溶液时,需用分析纯硫酸铜和蒸馏水配制,避免使用自来水(含氯离子等杂质,会干扰电位)。
结构完整性检查
检查腔体、电极帽是否密封良好,无裂纹、漏液;导线接头(铜质)需洁净、无氧化(可用细砂纸轻磨去除氧化层)。
底部微孔膜需通畅但无破损:若膜表面附着泥土,可用清水轻柔冲洗(不可用硬物戳刺,以免破损);若膜堵塞导致溶液无法渗出,需更换膜组件。
二、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
避免极化与干扰
测量时电极应缓慢接触介质(土壤、水体等),避免剧烈碰撞导致膜破损或溶液飞溅。
禁止在强电流环境(如靠近阴极保护系统的输出端)中长时间放置,以防电极被极化(若电位异常,需移至无干扰处静置 10 分钟后再测)。
测量回路中不可接入过大电流(超过 100μA),否则会导致电极电位永久偏移。
介质适配与保护
在干燥或高盐土壤中测量时,需先在电极底部滴 1-2 滴饱和硫酸铜溶液,湿润膜表面,确保离子良好导通(避免因介质干燥导致电位漂移)。
避免在强酸、强碱或含硫化物的介质中使用(会腐蚀铜电极或污染溶液,如必须使用,需缩短测量时间并立即清洗)。
读数稳定性判断
测量时需等待电位稳定(通常 1-3 分钟),读数波动≤±2mV 时记录数据;若持续漂移(超过 ±5mV),需检查膜是否堵塞或溶液是否失效。